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最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一些广受赞誉获奖无数的App,在明显有需求的情况下却停止迭代并且逐渐消逝?
除了资金、战略、产品定位等问题外,我想创业者从开始就需要考虑一种情形,那就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以下同,不再说明)能获得的是用户、客户还是粉丝?
想清楚这点,对于创业之路是有意义的。
什么是用户?
通过使用该产品的功能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人(User)。他也许愿意付费也许不愿意。当产品提出收费时,他可能会转头离开换成其它同类产品(渣男用户😂,只谈恋爱不结婚);
什么是客户?
为产品付费的人(Customer),但Ta不一定是用户(家长为孩子购买、企业主为员工购买),免费用户转为付费用户时,也就是客户了。所以客户一定是消费者,用户则未必;
什么是粉丝?
对产品的认可已不限于功能,而进入到品牌级别的喜爱。他们信任你,簇拥你,支持你——愿意用时间、情绪和金钱来支持产品的人(Fans),Ta甚至非理性地热爱幻想滤镜背后的你(产品)。
*以上定义仅指产品场景下,仅代表个人归纳
概念背后的思考
● 如果一款产品只能获得用户而无法获得客户,就会出现“没钱挣”。最终导致长期收不抵支而逐渐失去热情,产品停更或下架,开发者和用户双输。
无法获得客户的原因很多,早期情况主要是产品方向的价值不足(痛点问题定义不对),或者产品力不足(get不到用户愿意付费的Aha! moument)。
● 如果一款产品只能获得“客户”而没有“用户”,那么大概率是购买者(客户)与使用者(用户)分离,比如家长买给孩子的产品,或单位耗费数十百万采购的所谓“管理系统”、“流程系统”和“数据大屏”——它们往往需要权威命令才能推动(孩子或员工)使用,付费人和使用人的分离让双方需求天然对抗,那么停推之日便是停用之时。
在这种情形下,产品供应者势必会更关注采购决策者(所谓搞掂关键人),而忽略真正用户的体验和效率(因为没有意义),产品大概率会下降至平庸甚至作恶的水平,只是为勉强达成销售目标服务的可有可无的交付符号。没有用户的客户,终将流失,毕竟一锤子买卖心态的产品就别老想着还要续费率。
● 如果一款产品,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付费,并为之传颂,甚至在面临“黑粉”时奋起护之,可以想像,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功能价值,还形成了基于品牌的“认同与彰显”。产品将在金钱激励与用户喜爱中迭代前行,相关的周边、带货、直播、线下活动都能不断叠加创造商业价值。

图:苹果商店排队的粉丝,创作:田飞xNolibox
因此,搞清楚自己的产品能拿到的是客户?用户?还是粉丝?
这是决策产品定位时一个重要的前提。
————end————
相关文章
题外话:
1)文中图片使用Ai作画平台Nolibox生成
2)写得有点乱,不好,但写了就比不写强(崇旭语,给我用最合适)
3)写自己的归纳和体会,不怕错,不怕浅,克制写长,尽量克制术语和综述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