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在即刻上看到有人说:
“当你开始追求'内核',渐渐地你会忽略大部分各种各样的'形式'。'形式'容易成为阻碍追求“内核”的阻力。”(黄毅)
回顾自己,落实到公众号的写作上,看似是写作,实则又变成了“设计”——对版式、字行间距,配图……等形式不自觉的要求,使原本应该聚焦在文本内容上的注意力,不断地分散和内耗,最终导致写作再再再次未能完成。
从表面看,是追求视觉的“形式”,阻碍了写作的“内核”。
事实上,可能是追求他人评价的“形式”,阻碍了自我内心推敲与表达的“内核”。因为写作时不自觉地设想“他人会如何看待”、“人设有无影响”…… 而不再是坦诚和纯粹的思考输出。
对,坦诚。在新年之初坦诚回顾过往,是创业维艰的焦虑,又掺杂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彷徨。自己作为“人”的内核与形式又是什么呢?形式固然是对符号身份的追求,是对他人评价的在意和忐忑。反之,内核我想是真实、真诚和坦诚。
真实、真诚和坦诚——我试着理解它们是三种不同的品质:
真实:透过表象尽可能看清世界和生活的本质
真诚:对人对己都以诚实的善意对待
坦诚:祛除情绪、表演、不必要的自尊之后,能平静承认对错的理性,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愤,接纳自我的否定
因为这样的原因,对自己而言,尝试写作的内核,是推敲内心,反求诸己,尝试将碎片化的阅读和零散的认知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主题化的表达。
即使写下这些话语的同时,我仍然难以克制地想要对某些词句进行“加粗”样式,对引用他人的话语标以“引用”的视觉样式,对某些表达想配以“图例”化 ,这是作为设计者和教师身份的习惯使然——但更是自己对聚焦的修炼不足,对事物的本质“内核”易于分神所致。
“内核”较之“形式”,其实是权重平衡的意识。是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的问题或矛盾,或不必求解,或许无解,或许不值得解。在信息洪流的今天,保护自己的注意力,少一点关注“形式”,就是认清真实的“内核”,做真诚的人,并勇于对人对己坦诚。
在不必要的情形下,过分关注形式,则意味着“一种耗尽时间的、愚蠢的、自鸣得意的勤劳”,其实就是一种“我执”。而专注本质,追求坦诚,也许能进入一种松弛状态。
当然,形式的追求在特定的场景下,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分清什么是“不必要的形式”这一点,让自己免于陷入形式的陷井,对于自己学习写作,创造产品都有裨益。
甚至今天连配图都不想要了,但公众号不允许,用Ai作画平台Nolibox(徐作彪兄项目)生成一张图片,作为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