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简单归纳下锚定效应:在决策时人会受到某个特定信息(特别是第一印象信息)的参照影响:参照物就是锚,将人的决策锁定在锚点附近,也称为锚点效应。
正因为人们是以心智中的锚而不是以客观理性作为决策依据,乔布斯才说:“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我观察到的一些样本:
案例1:原价/现价
149元就是锚(锚点价格,也可称为炮灰价格),对比之下,使用户感觉到99元是“划算的”(当然,随着商业概念的普及,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这种“套路”之后,效果就衰减了)。
进一步优化
新楼盘交房时规定物业费3.5元/平方,业主群里炸锅,并选出代表抗议、闹事、谈判之后,物业(开发商)“被迫不得不”降低物业费至2.3元/平方——这比物业原初设想的还要高(亲身经历)。
案例2:为价格找到一个类比
女儿出生后,我的保险员做了一个整体方案大约8500元/年,爱人有点犹豫,保险员说了一句:你家刚买的车险也要八千多,难道孩子的平安不比车重要吗?尽管知道其中有锚定的影响,仍然我们立刻确定了这份保险。
同理,此前(2017年)我们设计的一个App,有个“打赏”功能,可选项为1元、6元、12元,但冰冷的数字几乎很难触动用户,因此我们为价格分别标记上1元 = 请设计师妹子吃棒棒糖,6元 = 请产品经理抽包白沙烟,12元 = 请工程师吃碗螺丝粉——用户为自己的付款行为找到了一个锚定——小小请客撒撒水啦~ 这个方案中小伙伴们还使用了“故事性”和“恶趣味”,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方片收集APP的打赏设计(2017年)
案例3:谈判高手会先开价
很多人在谈判时喜欢问:“你觉得多少钱合适?”,这不是好习惯。你的底线5万,你希望对方出个8万,然后自己窃喜同意。但实际情况是他可能会报2万并形成锚定,这时,想要达成5万的交易几无可能(刘润案例),谈判高手会争取自己先开价,比如开价8.8万,形成“这个交易的底价离8.8万不远”的第一印象(价格锚点),才有可能达成5万左右的交易。这个价格要极端一点,但要留下“可以小砍”的感觉,才不至于让对手拂袖而去。
案例4:让最贵的成为用户首选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用低价作锚来反衬高价的“划算感”。早年酒店上网是需要付费的,方案一是30元/小时,方案二是45元/天。有上网需求的人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全天价格(大约是刘润案例)。
上面的案例都是基于两个价格间的对比,接下来谈谈“引入第三者”——通过两个“不划算”的低价形成锚定,让最高价成为首选。
比如:一本书上市,纸质版卖58元,电子版卖38元,但是!【纸质+电子合集】卖60元。此时,60元的价值感爆棚,销售机率上升,但事实上出版商的目标原本就是为了促进纸质书的销售,电子书只是一个“赠品”——但这个38元的赠品,就是一个锚定,让消费者心理从“买还是不买”演变到“是选58元的纸质书,还是选60元的合集(价值58元+38元)”(这应该是梁宁或罗永浩讲过的案例,记不太清了)。同样,一些App开发团队(比如我)也采取过类似的策略。

左:拿铁相框(两价相较),右:熊猫选娃(三价相较)
案例5:让目标相对极端价成为次优选项(性价比)
一个很差的A型号卖199元,一个非常好的B型号卖399元,想要卖出399的产品,只能尽全力用户理解并相信399的价值远高于199——但趋利避害的心理会让人们天然选择199。此时,再引入一款功能与B型号相差无几的C型号,定价599元(599就是锚点),这时买399就成了占大便宜,因为599与399的参数(价值)差不多,价值相近而价格相去甚远,这就是传说中的“性价比”或“平替”。
案例6:用锚定产生意外
这一点事实上已无关价格,属于产品定位层面,但因为涉及锚定效应,也一并谈一谈。有一个在抖音上被传得很广的案例:某款冰淇淋名称叫“七个小蛋筒”,但厂商故意在包装里塞进8个蛋筒。这以7为锚,得到8个货品的“意外占便宜”感,已经达到了惊喜级别了,甚至还能进一步促进话题。“七个小蛋筒”应该是一个虚拟案例,但背后的效应却是真实的——网上频传的被用户们利用所谓“漏洞”薅羊毛之后,义正辞严发声明补漏洞的的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就已能说明很多事了——究竟是用户利用了产品漏洞,还是产品利用了用户心理中的锚定,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在产品设计的定价中应用锚定小结:
1)选项中要设计锚点价格(参照价)
2)让目标选项与锚点选项的对比直觉化,比如同维度对,比如极端差价对比以便形成锚定(用户无须计算和思考)
3)帮助用户产生“赚到了”的爽感(在锚点价的参照下,目标价有意外感或漏洞感,“不小心”造出一个让用户薅羊毛的漏洞,总是有市场的)
题外话:
1)题图使用Ai作画平台Nolibox(徐作彪兄项目)生成
2)归纳心中脑中的碎片,放弃学术引用规范和文献正确性,再写作真的很爽
3)学习写短而而非写长,更有意义(特别参考了钟叔河先生和吴鲁加的文字)
4)放下怕被人评价的包袱,决定坦诚地只是写给自己之后,写作飞快,不过午饭间几十分钟就完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