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jpg?table=block&id=266906d2-9440-8032-be44-e11d936a92c8&t=266906d2-9440-8032-be44-e11d936a92c8)
题图:自拍于福建南靖县2012
据说一个人每天至少花费 3 个小时在吃饭排队、上下班通勤这些重复且碎片化的事情上,换算下来,一年后很可能至少浪费了 1000 个小时。
2017年中,科技媒体「爱范儿」旗下的MindStore栏目约我做一次付费直播,希望我从效率工具角度分享“提高碎片化时间利用率”的技巧。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直播课(居然不是讲设计而是讲效率工具方法),一共4300多人参加了这次时长40分钟、售价8.8元的直播课,我也从中收获了难得的直播课经验。
.jpg?table=block&id=266906d2-9440-800c-8bd6-df66c9270515&t=266906d2-9440-800c-8bd6-df66c9270515)
课后,MindStore栏目编辑将直播课简化成了一篇笔记文章,原文标题《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年比别人多40天》,发表在「爱范儿」公众号。我将其转载回个人公众号,以做整理。
———分割线———
课程整理人:MindStore栏目编辑

课程助手:碎片化的趋势不可逆,如何适应并利用好时间?碎片化时间,如何进行灵感、学习、以及时间管理?田飞老师将分享他的工作方法与工具。聊聊创造产品过程中的小故事。
我是一个互联网移民,应该是在90年代末转学到互联网这个大班级来的。很多年轻的同学可能更早就接触了互联网,他们是标准的互联网原住民。
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互联网时代有三个趋势:
第一,加速:所有事情都按照飞快的速度运行。
第二,并行:我们每天处理的任务不是单线程的,而是并行的。
第三,碎片化:我们的任务、时间、注意力已经完全碎片化了。

大家可以留意以上这张图片。左边代表上一代人的生活节奏:上午四个小时工作,中午用餐,下午继续工作,下班后吃晚饭,然后看电视,然后睡觉,基本上是单线程的。
而右边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中,穿插着很多事情:逛淘宝回邮件吃外卖,我们都得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不管你是参加工作的,哪怕你是个学生,好像经常都觉得自己很忙。这种并行的方式,用电影的术语可以称之为蒙太奇,其实蒙太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了。

当所有的事情开始加速了,所有的事情都并行的时候,面对那么多的信息碎片,我们开始慌了。
很多人抱怨碎片化的危害,不想让时间碎片化,不想让阅读碎片化。但是我们得知道: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时间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说到趋势,我讲个小故事。英国的红旗法案,是 1965 年时推出的一个机动车的管理法案。上面规定了当时英国每一辆汽车必须由三个人开,其中有一个人要步行在汽车前方,摇红旗开路,车子不能超过这个摇旗人。同时,在城市里机动车行驶速度每小时不能超过四英里,在乡村里不能超过两英里。是不是觉得很搞笑?红旗法案作为一个法律,在英国执行了 30 年。过了几年后,真的有一个英国人因为超速而被罚款。可笑之余,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是,当时的人不知道汽车就是未来的趋势,从而让整个英国丧失了汽车工业时代的先发优势。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3 年的时候微信曾经闹过收费,当时传言微信每个月要收费。真实情况是:腾讯不想收钱,但是三大运营商向工信部提出说微信占了信令资源。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三大运营商要推出 4G 高清网络,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推出一项业务叫4G高清视频电话,他们认为视频电话是未来挣钱的最重要的渠道,所以他们限制微信做同样的事儿。
三大运营商坐拥几千亿的资产,却做了一件逆趋势的事情。即使他禁止了微信做免费视频通话,还有无数其他的软件来做这件事儿。因为这是互联网的趋势,任何企业做逆趋势的事情都很难获得成功。
从个人角度而言,大家要理解趋势,适应趋势,拥抱趋势,消化趋势。碎片化作为一种趋势,过多的批判已经失去了意义。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的去利用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是人类科技发展带来的趋势之一。我个人对待碎片化的生活态度是:无所谓肯定或者否定。
碎片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比如目前流行的知识变现,准确的说是碎片化知识变现,因为从古至今知识一直都能变现的,而碎片化知识变现是最近才发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呢?
因为变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时间。人们没有完整的时间学习知识,所以大家希望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一些信息和资讯。愿意付钱的原因并不仅仅他认为知识值钱,而更是因为获取知识的时间值钱,因为时间不够用。
所以,碎片化的变现本质是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时间来买单了。
我们花钱买时间,时间就真的能够买到吗?从本质上来讲,时间不可购买。时间是既不可管理,也不可购买,时间是人类已知的唯一不可购买的东西。既然时间不可管理也不可购买,我们要做的便是管理自己的行为,通过管理自己的行为去换取更多的时间。

可是又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何换取那么多时间呢?我们是为了做更多的事情吗?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回报?
我跟一些朋友学生聊天,大家说省时间是为了祛除焦虑,获得安宁。究其本质都是为了获得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能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分配权,能决定时间怎么用。时间和金钱一样,当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的时候,才能对时间拥有支配权。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享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一、备忘
我们之所以要用备忘,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你答应别人一件事儿,但是怕回头忘了,所以要备忘;
第二种是你有一个很棒的想法,但是怕需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了,所以要备忘;
第三种是以前读过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是却找不到了,所以要备忘
这三种情况的结果是,最后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偿。那备忘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这里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方法:记事本、笔记、稍后阅读、备忘录、书摘、日历、清单。
但今天的重点说的是第一种:事务备忘
当任务来临的时候,遵循 GTD 原则分配任务时,人们就会面临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立即实施,两分钟内把它干掉。第二种是当你不是最佳执行人时,可以指派他人完成。第三种是列入备忘,以后再处理。

根据以上 GTD 原则,我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优化,得出了适合自己的做事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只记不做,就是任何人任何事来找我的时候,我只把它记下来。不中断当前的工作,除非这件事很紧急很重要,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事都没有你当下的事情重要。
第二个原则是不要花大力气记录,因为安排事情的时间和成本过大更浪费时间。

比如上图是一个要求严格时间管理的工具,要求你把事情列得非常清楚,安排计划得非常到位。但说实话,我以及身边的很多懒人朋友们花了N 次都没有办法坚持下来,我个人是不太推崇这种方法的。
实际上,时间管理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安排事情。
所以我主导设计了水滴清单这个产品:用最简单的方式做快速事务备忘,一句话里包括了时间,事务和提醒:
在工作中,人们只需要不停的记下待办的事情。有人会认为需要判断清楚是否有记录的必要。我的建议是不管事情值不值得做,只管记下来就行了,有空闲时,你可以检视清单,你会发现所有需要做的事儿都呆在待办事项中。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第二件事:减法与权重排序。因为,如果理性分析后,你会发现你的清单中超过一半的事,是可以不做的。
二、减法与权重排序
给事情做权重分析是最难的。当我们花时间去安排具体事情时,手头上的工作很容易被打断。此时,应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做规划。
比如睡觉前,通勤的时候,分析什么事情可以去掉和做减法。有很多事是不需要做的,那么如何判断这事儿可不可以去掉?很多人分享了一种方法,叫四象限法。
这种方法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四种类型。说实话太绕口太复杂了,因为这个原因,我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愿意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为了更容易理解这个方法的内涵,我“翻译”了一个「说人话版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给大家翻译一下:优先完成重要且很紧急的事情,远离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但是,对于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儿要多加小心。我们人生中的大多数情况都被这种事给耽搁了,这种事情导致我们每天变成救火员。这种事情很急,所以它看起来似乎很重要,千万不要被骗了。最后一种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因为事情不紧急,我们很容易对此事养成拖延症。这是我们要重点处理的两个事情。

因此,减法的原则就是选做。做减法的时候,思考我对这事感兴趣吗?感兴趣的事儿多做,不感兴趣的事少做一点,因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容易做出成绩。其次,要思考这事情是否有价值,特别是长远价值的事。当然,个人擅长的事情是也是有价值的,做擅长的事情更容易创造价值。所以,先把清单里不感兴趣的事先划掉。
而在做有价值的事情的时候,需要判断同样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先做哪一件?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原则排序:
- 权重排序 在没有时间优先级的情况下,把重要的事情往最上面放。
- 时间排序 面对同等重要的事情,看看哪件时间更紧,就优先完成那件事。
在水滴清单中,直接拖动事项可以调整事情的优先级顺序,按照权重来调整就可以了。对于时间紧迫度,可以通过摇一摇直接把任务按照时间的紧迫程度自动排序,这样的话,盯着单子就能知道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着急了。
接下来要谈的是如何解决拖延症。要解决拖延症,最重要的是把「混沌的、复杂的」任务拆分成逻辑化、清单化、序列化的任务。
三、清单破冰
破冰的前提是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是开玩笑)给大家看个例子,这是一个硕士毕业前,他将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许多得要的通知,要么是行文者语文素养太差,逻辑性太差,要么是故弄玄虚,将事情(特别是系列行动组合而成的事情)描述得混乱不堪,正如下图所示:

左图是通知的原文,虽然也有1,2,3…形式的结构,但事实上与逻辑结构毫无关系。
右图是我将“需要做的事”用不同色块标记出来的结果——事实上是7件事。这个“破冰工作”就是要将复杂的文字理解并转化为需要完成事项清单,下图就是我们转化出来的清单。

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按左图顺序去执行任务,需要根据时间和地点来排序任务——就像右图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无效重复奔波了。
把填表报告,成果证明,附件的东西准备好以后,我们发现要求中提到需要发送电子稿。所以可以把第七件事提到前面完成,在寝室或者办公室的电脑发送完成电子稿。然后再做第六件事情,去打印店把资料打印出来,按照要求把封面贴好,最后再去到学院,到研究生院签署意见。
因此,针对通知信息,仔细的分析内容把任务拆解成序列化清单化的任务,这就变得简单了。
人生中的大困难就是这样一步步拆解,拆成若干个小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最终达成总目标。

这是前段时间在微博很火的王健林的清单。其实,王健林的小目标也是清单来组成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系列的事情称为一组清单,每一组清单都可以单独查看,单独执行,跟别的清单之间相互不影响。
四、修正轮子
在实现清单破冰后,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修正轮子。所谓修正轮子,就是将可能重复发生的事物经验化和标准化,以便交给其他人轻松的完成。当然,这对于未来的自己也非常有好处。

比如说买房过户,年终总结,这可能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可以打造成轮为未来的自己服务。
只有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合理安排完成的任务,才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多时间的目的,是使我们享受自由,陪伴爱人,获得安宁。

上图就是「水滴清单」APP,大家可以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获取。

课程助手:以上就是田飞老师在 4 月 20 日 MindTalk 分享的摘录内容。全部课程内容可前往 “荔枝微课” 听课。https://m.lizhiweike.com/lecture2/4286876
————————
又及:我是田飞,会缓慢更新这个公众号,尽量输出有意义的内容。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原文打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