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Lovart接入了nano banana,在网页设计的表现怎么样呢?试了一下。

最近在做各种落地页的测试,是用它来尝试做一个产品落地页。
我输入了三轮:
第1轮:告知产品的目标用户人群新功能,并截图了产品的关键界面。
效果不好,他把产品界面直接拿来当宣传图用,很差。
第2轮:要求他自己按照落地的常见方式来理解产品后配插图, 视觉略好。
第3轮:产品的关键优点他总结的不好,我又重新给了4个点,在这个基础上他又重做了一遍,我觉得每一张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但大体来说这个框架是能用了。效果如图:



它能直接生成html,但是设计稿都是图片,没法二次编辑,不能手动进一步调优。
怎么说呢,和mastergo他们Ai内容+套UI模板的方式相比好像还略逊一筹。 和第1次使用cursor这种IDE之余工程师相比之下,Lovart之于设计师带来的震撼似乎并不充足。
我想AI做工程工具做得更好的原因可能是,工程的目标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有大量的标准化模块可以复用,重在实现。
而设计的目标是把模糊的需求逐步精确化的过程,重在探索。
这也许就是当下AI设计还赞不够好的原因之一吧。从这一点来讲设计师不需要全栈化,而应该上游化一一 主动成为产品产出的重要因素 一一 更深刻的理解行业,业务,流程,理解他们与人性需求的关系,与产品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AI做出满意的方案。
有人讲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内,AI可能是一个完美的实习生,而业务强与带实习生能力强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训练自己“如何带AI工作”是一种新的能力进化。
——————
这篇文章是我第1次使用手机写作,在微信里用手机直接打字加配图——比正经的坐在电脑前打开电脑效率要高数倍。因为被迫放弃了很多形式而专注于文字了。
最后,本文题图也来自banana 生成。
